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天水著名学者,190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县石莲谷,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别号麦积山樵。梁启超誉之为"美才"、"奇才",认为"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二酉堂之外,迨未或能先也。"精于金石龟甲、考据词曲。
他七岁入私塾,十一岁考入天水私立亦渭小学(现称解一小学),十五岁其父即请前清进士任承允、翰林哈锐为之讲习古文辞。1921年,冯国瑞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复又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深造,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门下,从而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兼任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陕西省政府顾问等。建国后,历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等职务。著有《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先生年谱》、《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等,辑有《守雅堂稿辑存》等。
冯国瑞(1901—1963),是甘肃学术文化史上一位颇多建树的学者、诗人。无论文学、诗词、历史、考据、金石、文学以及书法艺术都造诣颇深。先生字仲翔,别号麦积山樵,甘肃天水市人。幼年受业于清进士任承允、翰林哈锐之门。192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后改称清华大学研究院),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赵元任学,尤得梁启超所赏识。1927年夏,先生毕业时,梁启超乃函荐于当时甘肃省长薛笃弼,信中写道:“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觏。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即张渤)之外,殆未或能先也。”解放前,先生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国文西北师范学校中文系教授等职。解放后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兰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等。
先生对甘肃石窟艺术的研究、整理和发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甘肃的文明和文化史做出了贡献。著作和文化,除50多种稿本已于1962年由郭沫若派人索去,答应设法出版,至今下落不明外,已经刊印行世的书籍8种,文论21篇,有目无书者8种。著作中,有考古和辑存秦州遗书的,有辑录甘肃乡贤文献的,有关甘肃石窟的发现与勘察的。并有诗集《壮游草》、《绛华楼诗集》刊世,1941年以后,先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发现、发掘、宣传与维修,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先生毕生关注着天水的文化建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西安时在敌机威胁之中。时先生供职西安,邵力子在西安有藏书5万余册,以陕志、佛经、道藏为主。为免遭毁灭,经与先生商议,决定抢送天水。运达天水后,又往返函商,使邵氏藏书全部捐赠天水。先生即与地方当局协商,在此藏书的基础上,特设在城南水月寺的民众阅览室扩大为天水图书馆,士民称便。甚至在他临危病之际,仍命令家人将天水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古器名画五大箱全部捐赠给麦积山文管所。以后又将所藏的13种珍贵文物捐赠给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91年12月12日,他的学生及家属故旧在天水隆重举行“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对先生学术思想作了公允评价;遗著《麦积山石窟志》再版付印,遗诗由其门人多方搜集,正在出版《绛华楼诗集》续集。其他著作正在积极搜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