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开展地名普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天水市副市长 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组长 雷鸣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将在我市全面展开。地名普查是国务院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切实搞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同时,国家、省、市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印发了有关文件,就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充分认识地名普查工作的重要的意义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名普查是全面掌握地名信息的根本途径,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我市历史悠久,地名情况复杂,认真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对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开展地名普查是加强地名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离不开准确的地名信息。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摸清和掌握地名基本情况,推动地名命名更名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是开展地名普查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标准地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现有地名信息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地名服务滞后,给社会交往、群众出行带来困难。开展地名普查,建立完善国家各级地名数据库,有利于协同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开展地名普查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厚重,地名数量众多。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把握地名文化总体状况,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
四是开展地名普查是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地名是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标志、民族尊严的重要象征,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开展地名普查,为军队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有利于保障多样化的军事任务,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
二、明确任务要求,深入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这次地名普查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6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时间跨度长,普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
第一,要明确普查任务。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要对我市范围内所有地名基本情况普查清楚,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加快地名开发应用普查成果,拓展地名信息的社会服务功能。
第二,要坚持普查原则。一是坚持依法普查。要严格遵守地名管理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普查工作规章制度,严肃普查纪律,坚决查处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行为。二是坚持科学普查。要发扬科学、严谨、务实的作风,严格按照《天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安排,稳步推进普查工作。三是坚持安全普查。强化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妥善保管普查数据和资料,妥善处理普查所涉及的军事、民族、语言等敏感问题。四是坚持创新普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技术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空间定位、数据采集、信息汇总等工作,确保普查工作运行规范。
第三,要突出普查重点。这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包括全市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第四,要遵循普查步骤。这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程序性强,工作环环相扣,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要求,逐项做好方案制订、人员培训、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地名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设置、数据库建立、成果制作、验收、成果审定、上报归档、地名出版物编纂出版、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等工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第五,要严格普查要求。国家制定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是全国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也是衡量和验收地名普查质量的尺子,我们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科学安排部署,保证普查质量,确保普查安全,加强成果应用。
三、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一是天水有内涵丰富的地名文化。以伏羲文化、大地湾遗址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轩辕文化为代表的六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我市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大量的“伏”地名,仅秦安县以“伏”字起头的地名有15条,如伏家湾、伏家河、伏家峡、伏洼。以“龙”字起头的地名有8个。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遂有“秦州”之称,从“秦州”一词文化内涵中可以了解到秦早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秦”成为今辖区见于史籍最早的地名。《水经注》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麦积”一词中了解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文化。因此,天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许多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文明的化身、永存的文化遗产——地名。同时,伴随着出现了诠释人类历史全过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
二是古老地名是天水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市现存的古政区地名就有15个、古聚落地名近100余个、有许多古建筑地名和古山川地名及古坊店地名,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战场、古墓就有24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38处……这些古老地名,记录了天水的历史沿革,记录了灾害、战争和疾病的磨难,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也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们是天水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是宝贵的地名文化。
三是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就是传承天水历史文化文脉。“地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每一个“老地名”都有不可磨灭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怀,包含着一个个小小的动人故事或民俗史实,都是当年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写照,短短几个字的信息量,足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勾起对天水那段沧海桑田的追思,对家乡的眷恋和乡愁记忆。任何“老地名”都是历史的积淀,都有保留的价值和凭证的作用,因为在它们“身”上折射出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印痕和鲜明浓郁的时代特征。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成果,就是保护天水的历史,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加强地名管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普查,努力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